1. 首页 > 智能家居

小白在家:当 AI 住进开关里,给父母一个 “无感守护” 的家

作者:小小 更新时间:2025-09-17
摘要:凌晨3点,北京西城区的老房子里,78岁的张阿姨起夜时不小心绊倒了床边的小凳子。还没等她喊出声,女儿的电话就打了进来:“妈,是不是摔着了?我让社区护工马上过去看看。”——这不是巧合,而是藏在墙壁开关里的“AI守护者”在行动:聆音小白智慧家系统通过声波雷达捕捉到异常声响和呼救意图,3秒内自动触发了报警机制。这个让无数家庭安心的“隐形管家”,来自北京探境科技旗下的,小白在家:当 AI 住进开关里,给父母一个 “无感守护” 的家

 

凌晨 3 点,北京西城区的老房子里,78 岁的张阿姨起夜时不小心绊倒了床边的小凳子。还没等她喊出声,女儿的电话就打了进来:“妈,是不是摔着了?我让社区护工马上过去看看。”—— 这不是巧合,而是藏在墙壁开关里的 “AI 守护者” 在行动:聆音小白智慧家系统通过声波雷达捕捉到异常声响和呼救意图,3 秒内自动触发了报警机制。

这个让无数家庭安心的 “隐形管家”,来自北京探境科技旗下的聆音品牌。只需原位替换家里的开关插座,不用网关、不布线、无需学习复杂操作,半天时间就能让全屋灯光、电器、窗帘 “秒变智能”。更特别的是,它把尖端 AI 技术藏进最朴素的家居场景,用 “无感守护” 重新定义了适老化智能家居的模样。

一、藏在开关里的技术革命:让智能回归简单

“换个开关就能全屋智能?” 第一次听说聆音小白的人,多半会有这样的疑问。在传统认知里,智能家居意味着密密麻麻的线路、需要学习的 APP 操作、动辄上万元的投入 —— 但聆音团队用技术颠覆了这种想象。

核心突破在于那块 “藏” 在开关里的终端 AI 芯片。探境科技创始人(清华大学微电子学博士,拥有 20 年芯片行业经验)带领团队早于国际认知 6 年启动 AI 纳米芯片研发,最终造出的自研 AI Mesh 单体智能芯片,像 “神经细胞” 一样让每个开关、插座都成为独立的智能节点。这种去中心化设计,省去了传统智能家居必须的网关设备,通电即联网,设备间通过 AI Mesh 自组网,响应速度快到毫秒级。

安装的便捷超出想象。在朝阳区的一套老房里,师傅用 3 小时完成了全屋 12 个开关插座的替换:拆开旧开关,接上电线,扣上新面板 —— 没有复杂调试,灯光、空调、窗帘就自动进入 “智能模式”。“不用学 APP,喊‘小白开灯’就行;晚上起夜,走到哪灯亮到哪,离开自动灭。” 业主李女士说,75 岁的父亲当天就学会了所有操作。

更让人放心的是隐私安全。系统采用 “隐私安全岛” 设计,所有语音指令和行为数据只在本地处理,不上传云端,只有触发报警时才会向亲友发送信息。这种 “数据不出门” 的架构,让对科技有顾虑的老人也能安心使用。

二、为银发族造的 “救命开关”:从智能到 “知能”

聆音小白的诞生,藏着一个扎心的现实:我国 65 岁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头号原因是跌倒,而 80% 的跌倒发生在家里。传统适老化改造多聚焦于加装扶手、换防滑地板,却鲜少关注 “意外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时间”。

“我们想做的不只是‘控制电器’,更是‘守护生命’。” 聆音团队负责人说。这套系统最动人的设计,是把全屋智能与智慧呼救融成了一体:老人若遇意外,连续喊 “小白”(或预设的其他唤醒词),系统会立刻通过声波雷达定位声源,判断是否为紧急情况,随后同步拨打 3 位亲友电话、发送含定位的短信,还能联动社区养老服务站 —— 从呼救到报警,全程不超过 10 秒。

在河北保定的试点社区,这个功能已救下 3 位老人。69 岁的王大爷洗澡时滑倒,喊出 “小白” 后,不仅女儿接到了电话,社区护工 15 分钟就赶到了现场。“以前总担心上班时爸妈出事没人知道,现在手机一响就知道情况,心里踏实多了。” 王大爷的女儿说。

这种 “知冷知热” 的智能,还体现在细节里:夜间灯光渐亮不刺眼,避免老人突然强光眩晕;空调自动记忆老人习惯的 26℃,不会因误触遥控器变成 16℃;甚至能通过电器使用规律判断老人状态 —— 如果平时早上 7 点准时开电视,某天到 9 点还没开,系统会自动提醒子女关注。

三、从芯片到场景:一家 “硬核” 公司的柔软初心

支撑这一切的,是探境科技骨子里的技术基因。这家 2017 年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,70% 员工是研发人员,从底层芯片到 AI 算法全链条自研。创始人曾担任 Marvell 中国区总裁,主导过通信、存储芯片研发,团队对 “把复杂技术做简单” 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。

他们的技术路线走得很 “超前”:当行业还在比拼云端算力时,探境已深耕端侧 AI—— 让智能芯片直接嵌入终端设备,减少对网络和云端的依赖。这种 “边缘智能” 方案,让聆音小白在网络不稳定的老小区也能稳定运行,响应速度比传统云端方案快 50 倍。

更难得的是技术的 “落地性”。团队跑了 200 多个老旧小区调研,发现老人最需要的不是 “炫酷功能”,而是 “不用学就能用”。于是砍掉了复杂的场景设置,保留 “语音控制”“自动感应”“紧急呼救” 三个核心功能;为避免老人记不住唤醒词,系统能识别 “哎”“喂” 等自然呼唤;甚至把开关面板做成大按键、高对比度,方便视力退化的老人操作。

这种 “技术向善” 的思路,正契合我国 “9073” 养老格局(90% 老人居家养老)的现实需求。当 AI 不再是年轻人的 “玩具”,而是能守护银发族的 “帮手”,科技才算真正走进了生活。

结语:最暖的科技,是让人忘了它的存在

在聆音小白的体验间里,有个细节特别动人:当你喊 “小白,我冷”,空调会悄悄升温,灯光会调得更暖 —— 没有屏幕闪烁,没有机械回应,就像家里真的有个懂你的人。

这或许就是智能家居的终极形态:技术藏在看不见的地方,却在需要时恰到好处地出现。对于千万个有老人的家庭来说,换一套智能开关,不只是给生活添点便利,更是给牵挂找个依托 —— 就像张阿姨的女儿说的:“现在出差在外,知道家里有‘小白’看着,晚上能睡踏实了。”

当 AI 住进墙壁里,当科技变得像阳光、空气一样自然,我们终于明白:最好的守护,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,而是无声无息的陪伴。